白银案高承勇杀人是因为穷?凶手们想的恐怕是这个……
高承勇1月3日被执行死刑,随后“人民公安报”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,去年1月对高承勇的采访。
我会在本文中分析下隐藏在他的回答后的心理活动。对了,题图没有放错哦。
强明生:那你说说,到底为什么做了这么多案子?
高承勇:说过了,因为经济状况不好。
强明生:怎么不好?你认为什么样是好?
高承勇:日子能过得去,有吃有喝,我就不会干了。当时的条件实在太差了,所以只能去做那些事。
强明生:那时候家家都差不多。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。
高承勇:可你能挣工资呀。
强明生:我也是靠努力才有学上的。仅仅因为穷就去干这么多案子,你这理由不能说服我。
高承勇:那我不知道,要不你帮我分析吧,你比我有文化。
强明生:那你要把心里想的都原原本本地说出来,我请老师帮你分析。
高承勇:我最近说的都是实话,你不相信?
强明生:我看不透你。
高承勇:看不透就别看了。我也没办法。有些事实在是想不起来了,细节也记不清了。我也常常想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做,总之是命太苦了。
。。。。。。
强明生:现在能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想法让你去做了这么多案子,或者说杀了这么多人吗?
高承勇:我跟她们没仇没恨,杀她们一是因为穷,二是因为她们反抗。
强明生:那个8岁的小女孩也反抗了吗?
(高承勇低下头,垂下眼皮,沉默。这是他最不愿面对的问题。)高承勇:做了那个小女孩的案子后我也想了好几天,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。我也想控制自己。可我的心理出了问题。有时候很善良,有时候很疯狂。
(由警察代替记者提问)
他说是因为穷和受害人反抗才作案?我冷笑两声。
这篇采访比我去年看到的《方圆》对他的采访更加敷衍,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他在糊弄记者。
一方面也是因为,这些问题他估计都回答过无数次了,他甚至都懒得开口说话。
高承勇是个聪明人,他知道塞点最好理解、最肤浅的答案给记者,就可以以最快的方式结束采访。
若他回答一句真心话(同时也意味着有新闻价值),提问人就兴奋了,还要追问:这是什么意思?那是什么意思?
为了不暴露内心,他试图让自己的动机和自己整个人都显得平庸。
我很穷,没钱吃饭了,想去抢点钱。可没想到她们反抗了,只好把她们杀了。
为了抢钱而杀人的确很坏,却是坏得最好理解、最肤浅、最平庸、最不适合制造舆论话题,也最没心理研究价值的一种。
所以新闻都拿‘天眼’当了标题。
《白银案罪犯高承勇:杀害11人后停止作案,是因为害怕天眼》
假设他对记者说,他是因为不爱自己的老婆才杀人,都可能成为新闻标题。
偏偏穷不行。
他说自己穷,还暗藏着埋怨社会、扮演弱势群体,甩锅的意味。意思是他为生活所迫,被逼无奈。
可他好像忘了自己强奸了那么多受害人以及侮辱尸体?难道这也是因为穷,因为生活所迫?
当他无法用穷和反抗来解释自己杀害8岁女孩时,他又把责任推给了“心理问题”。
注意看他的下一句,他说自己“有时候很善良,有时候很疯狂”。
这种句式一般用的都是一对反义词。譬如,“我有时候很懒惰,有时候很勤快。”如果我说,“我有时候很懒惰,有时候很贪吃”。听的人就会很困惑,因为这种表达是缺乏逻辑的。
可善良的反义词什么时候变成疯狂了?善良的反义词应该是邪恶。可他说不出口这个词,他用了一个非常温和、中性的词描述自己:疯狂。
他不反省,不愧疚,甚至试图美化自己留给世人的最后形象,因为他不愿面对内心真实的痛苦和邪恶。
从不对自己身上“恶”进行反思,以回避反思和自我否定所带来的痛苦,是一个人成为恶魔的第一步,也是关键一步。
那么,他为什么要杀人呢?
是欲望和现实的落差,以及如何向自己解释这种落差。我曾经分析过一些,可给后台发送关键词“白银”。
高承勇的现实是什么?他做的是搬运、装卸等苦力,处于社会最底层。在一群不识字、出卖体力的同龄人中间,高承勇是个格格不入的高中毕业生。
从以前的报道可知,高承勇在80年曾两次高考落榜,一次仅差几分。80年代,读高中的人不太多,很多选择中专、职高,因为学一门技术,可以更快出来找工作。读普通高中的人,大都具有远大理想、奔着大学去的。可他的大学梦却因为几分之差而破灭。
紧接着破裂的是飞行员梦。他是全县唯一两个通过飞行员体检的人,却因为政治审查(家庭成分不好)没通过。可谓梦想近在咫尺却弄丢了。
再紧接着,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友。
强明生:说说你的家庭吧。你的婚姻生活幸福吗?
高承勇:说不上幸福不幸福。
强明生:为什么这么说?
高承勇:我上学的时候有个女朋友,她无可挑剔,长得好,学习也好,对我也好。只是后来她考上中专,我配不上她。后来认识了我老婆,她和我性格不合,是个直性子,但是心好。我一开始不同意结婚,但是父亲借钱帮我操办婚事,最后还是结了。
看看,他描述前女友时用的词是无可挑剔。哪怕大半辈子过去了,这还是他过不去的槛。因为他配不上她,所以分开了。他接连经历了学业、事业、爱情三重打击。
他每次距离山顶一点点距离,被被打落。最终冰冻在了凌冽的现实中,不可动弹。
高承勇的欲望不是凭空而来的。如果一个人凭空觉得自己应该成为马云,或者应该嫁给刘德华,那TA就是和杨丽娟一样有精神疾病。
但很多罪犯精神正常。他们只是通过自己的某些经历或者特点而认定,自己欲望中的人生才是与自己匹配的,才是自己应得的。
可现实是,高承勇的荒废了自己的一生,他到处打零工,做苦力,直到老年,被妻子叫回来在她的小卖部帮忙。
与欲望落差最大的人
每个人的欲望和现实都很难完全吻合,失望时而会有。但只要还存在实现理想的可能性,就不会绝望,只要还有一线希望,人就不会做出那些绝事。
可对于一些人而言,这现实和欲望的落差,就如同自己和夜空烟花的距离。TA注定是要绝望的。
而落差最巨大的是谁呢?我想到了袁春旺……对,就是《延禧攻略》里那个。
在封建朝代,一个在皇宫生态最底层、刷马桶的太监觉得他本应该当皇帝,还有比这更大的落差吗?
虽然袁春望是一个虚构的人物,但他形象让我感觉似曾相识,他的心态和动机都非常真实,在犯罪人群中却非常高的比例的人都抱有这种心理。
根据剧情交代,袁春望自己相信的版本是这样的:袁春望是太行山一个村妇怀孕所生。村妇去世后,一对夫妻为了传宗接代收养了他,并在逃难时带他来了京城。
后来养父母都患病死了,养母临终前交给他一串佛珠,让他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。
而第一个发现佛珠的人,是他的八叔,也就是当时争夺王位失败的八王爷。八王爷通过佛珠,知道了袁春望是雍正的儿子。当年雍正在五行山躲避山匪时,曾经寄宿在一个农户,并与那家人的女儿发生关系,让其怀孕。
为了报复雍正,八王爷把袁春望阉割掉后,卖进紫禁城当太监。
雍正不肯与已经成为太监的儿子相认,而是让他给另一个儿子福惠(八阿哥)做奴仆,当牛做马。袁春望自认为流了爱新觉罗的血统,对雍正的做法充满仇恨,对那些同为手足的兄弟充满嫉妒。
在袁春望的回忆中有个镜头,是他趁着福惠病重时还故意开窗,让寒气进入,加重福惠病情。而根据历史,福惠是雍正最喜欢的儿子,在八、九岁的时候病逝。
这个镜头是在暗示,袁春望在十来岁时就已经是个凶手,间接杀死了手足。
至于他到底是不是雍正的儿子,这个不在我们讨论范围,只要他自己相信就可以了。
他误以为自己流着皇室的血脉,长了一副好面孔,才能、智力也不在弘历之下,本应该他当皇上,好歹也享受荣华富贵吧。
如果袁春望是个平民的儿子,落差还不至于那么大,至少他的JJ还在,他没准哪天还揭竿起义了呢。但作为太监的袁春望,却没有任何希望。
人最怕的是看不到希望。绝望的人会自杀,也会杀人。
袁春望的内心被绝望吞噬,变得越来越暴虐阴狠。
高承勇认为自己很聪明,很努力。那些和他差不多智力、能力的人,上了大学,毕业分配了工作,进了国企,当了干部,娶了自己爱的女人……他以那些人生为参照,认为自己本应该匹配的也是这样的人生。
冰柜藏尸案中的朱晓东,于07年参加过我型我秀,一些当时和他同台选秀的选手如今已经成了知名男歌星;而他的EX,后来也混到电视台当了出镜主持人。于是,自然而然地,他认为自己本应该和这些同等颜值的人拥有相似华丽的人生,可现实中他却是一个年近30、即将失业的商场营业员……
2018年在上海世外小学门口,挥刀砍向三个小学生的黄一川,被众人质问为何杀人时,他说了句:“心理不平衡。“
有些人动不动就把凶手的作案归结于”穷“,归结于”贫富差距“。可事实上,他的父母都是公务员,他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建筑系(二本)。在他的自我设定中,他认为自己应该上国内最好的东南大学建筑系,去一线城市工作,找女友,买别墅,成为社会精英……可惜他考研两次因面试不过而落榜,辗转深圳、上海、广州都未找到稳定工作,靠母亲汇款度日。他想报复社会,不是因为穷,而是因为落差。
一切的悲剧都在于他们所笃信不疑的那个“本应该”。
他们相信欲望中的人生才是与自己(的容貌、才华、智力、血统)相匹配的。
可什么叫做本应该?
两个同专业同年的毕业生,在20年后的人生常常是大相径庭的。任何一个小细节的差异都可能带来迥异的结果。
于是,怎么向自己解释这种落差很重要。
一些人在受到打击后,认为命运不公,认为整个时代、全社会亏欠了他,不知道该冲谁发泄这种委屈和怒气。
可他们却不愿意承认,他们的人生其实是他们自己搞砸的。
朱晓东除了把时间花在养蛇、赌球、打游戏、外遇上,他有像同龄男性一样对事业做过丝毫的努力吗?并没有。那么,他为什么不把这种落差归结为自己不上进、不勤奋?
高考差一分而落榜的人每年都有许多,他们中的许多人凭自己学到的知识掌握一门技术(更别提80年代高中学历的优势),而不是去工地上卸货。那么,高承勇为什么不把这种落差归结为自己心态不好、自暴自弃?
黄一川的父亲曾替他在广东某设计院谋得了一个机会,但问黄一川时,被他断然拒绝。他明明是自己错失了太多的机会,为什么会因为”找工作不顺“而埋怨社会、滥杀无辜?
(一审说他是精神分裂,但他行凶时是否正在发病是很可疑的,此案目前并未宣判)
他们回避自己的责任,怨天尤人,把落差归结为自己无法左右的命运,或者认为社会亏欠自己,从而走进了死胡同。他们成了一头自己欲望牢笼中的困兽。
哪怕他们没有杀人,他们日常所体验到的痛苦和绝望,最终也会反弹到身边无辜者的身上。
不满足的人不懂爱
了解了袁春望内心的落差,我们就可以理解,他为何在辛者库是一个特别的存在。
他从不与他人交谈,每日只是靠在粪桶上45度角仰望天空,也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这样对自己的人生有严重误解,却又不落实行动的人,一般都有三个特点:
一,活得“心不在焉”,他们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在现有的生活上。他们目光永远只看得见天上转瞬即逝的烟花。
谁若和这样的人一起生活,会发现他们生活态度懈怠,懒惰,缺乏动力,沉迷游戏……生活中的许多趣事,都激不起他们什么兴趣。
二,他们总在寻找捷径。一个富婆/富男抛抛媚眼,TA会毫不犹豫地抛家弃子。赌博、诈骗、挪用公款、骗保等等都是变相的捷径。
二,不具备爱人的能力。
有人觉得袁春望爱魏璎珞,这是因爱生恨导致的报复,我认为并不是。从他不断挑拨魏璎珞与富恒/皇上的关系看,他并不是从她的利益出发。
魏璎珞最开始找袁春望说话,袁春望不搭理。他无意之中撞见璎珞与傅恒两人在交谈,得知傅恒想娶她为妻,并对她用情颇深。
陡然间,魏璎珞在袁春望的心中的地位提高了。一个贵族追求而不得的女子,在他眼中突然有了价值。
袁春望对魏璎珞变得热情,并成功与她拜为兄妹。这个“妹妹”成了他的夜色中的烟花,让他误以为自己更接近欲望中的生活。瞧,他最嫉恨的皇上和傅恒都得不到的女人,他得到了!他终于找回了对高帅富们的优越感。
这也就可以理解了,为什么当魏璎珞变成皇上的妃子后,他开始疯狂报复。他说:魏璎珞和其他人结婚他都能接受,唯独不能接受的是皇帝。他却不能说明为什么。
对他而言,如果自己求而不得的东西又成了皇帝的,自己又败了一局,烟花坠落,他的现实更加黑暗。
凡沉迷于欲望现实落差的人,爱的只是自己,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胜败。
一个没法专心生活的人,当然没法专心去体会爱。
这样的男性的心目中,往往都有一个白月光、朱砂痣。这女性如同他们头顶的烟花,他们不时望一眼,然后感叹,曾经自己离她那么近。
但这不是爱情。
考上中专的初恋女友于高承勇,富家女A于朱晓东……其实都只是代表了他们想过的那种人生,不是吗?
她们都代表了他们认为自己本该匹配的那种生活/阶层/财富/地位……
他们所谓的对爱情的悼念,其实是对自己无法得到的人生的惋惜。
很多(不是全部)在分手后报复对方,或者得不到就想毁掉对方的男人女人,他们爱的都不是对方那个人。他们爱的只是自己,恐慌的是,对方离开后自己的生活又陷入黑暗。
他们没有能力照亮自己的生活,更别提去照亮身边人的生活。
这种种误解,常常是造成他们痛苦的根源。而越是真正让他们痛苦的东西,他们越会回避,于是最后说出口的便是“因为穷”这种可笑敷衍的借口。
本文写的只是高承勇作案心理的一方面。人格形成是方方面面的,有个人经历的原因,有家庭、教育和生理原因。白银案这样的连环杀手在作案时是在寻求性刺激。高以前曾对警方说过:他一阵子不杀人就觉得难受。他扭曲的性幻想从何而来,并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。此外,我们对许多凶手的家庭教育并不了解。但黄一川和朱晓东一样,父母离异后都有一个溺爱他们的母亲,但两者溺爱和陪伴的方式又是不同的。没有一概而论的gong'shi
感兴趣的可以回复“白银”,阅读我之前写过的两篇。
本文并不是否定理想,否定的只是让人们误解自己人生的欲望。
家中一幅画:
When you love what you have,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need.
“没药花园”往期文章推荐
关注后,回复“案件”或者相关关键词可以阅读
※寄居蟹人格:为什么你会爱上毁你的人?(关键词:寄居蟹)
※电影“叉烧包”原型:1985年澳门八仙饭店灭门惨案的真相(关键词:叉烧包)
※如果你从这世上消失就好了——13岁女孩因嫉妒美貌而肢解闺蜜(关键词:嫉妒)
※反社会人格案例:白天是房产商,晚上是杀人恶魔 (关键词:反社会人格)
※破解重庆红衣男孩离奇死亡之谜 (关键词:红衣男孩)
※高智商犯罪:以性命为奖品的“寻宝游戏”后,是40年的绝望单恋(关键词:高智商)
※杀害乐清女孩的顺风车司机,不止是滴滴埋的一个地雷 (关键词:滴滴)
※跨国公司女总裁丧命豪宅,凶手是猫头鹰,楼梯,还是她最爱的丈夫?
※汤兰兰幼女性侵案 (关键词:汤兰兰)
※天使脸,蛇蝎心?意大利Meredith Kercher谋杀案 (关键词:天使)
※高云翔究竟有没有性侵?(关键词:高云翔)
※白银案和其他连环谋杀案(关键词:白银)
※两个荷兰女生在雨林失踪 (关键词:荷兰)
※名古屋孕妇剖腹取婴杀人事件 (关键词:孕妇)
※美国六岁选美小皇后密室死亡之谜 (关键词:选美)
※北大吴谢宇弑母案 (关键词:北大)
如果喜欢,请按二维码关注
或分享给更多的人
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